• 洪哲文自傳

  • 學歷

    • 1955年在基隆出生後便移居台北,在台北火車站附近長大,唸過福星國小、延平中學、中興中學、考入淡江合作經濟系,二年級轉至歷史系,於1978年畢業。
  • 經歷

    • 經營隆福行股份有限公司
      • 1980年退伍後加入「隆福行」工作,這是我父親洪延慶先生於1959年創立的商號,主要業務是代理銷售Mobil美孚潤滑油,當時除了我父親外只有三個員工。經過40年的工作,到了2020年我從總經理職務退下來時,已有一百多名員工以及四個關係企業了。
    • 創辦石油情報出版社、出版期刊、專業書籍
      • 學然後知不足!文科畢業的我,工作後只好不斷透過書籍、雜誌、參加工程師學會、甚至回到學校機械系旁聽的方式,自我補充相關知識。當時我發現東京有一家潤滑經濟研究所( 後改名為潤滑通信社),專門出版潤滑油品相關知識的期刊與專書,於是於工作隔年利用第一次出國的機會拜訪該社,認識了發行人黑川良夫先生。還記得當時請教他為什麼會辦這樣的出版社?他在紙上用漢字回答,因為:「日本需要!」。
      • 當時正是台灣經濟蓬勃發展的時候,但各種工業所需的應用知識、資訊跟不上,因此假貨、次貨充斥市場,不只是客戶,連供應商的專業知識都普遍不足。對於油品、潤滑技術、市場訊息等等,和日本一樣都有強烈的需求。回台後經過半年的籌備,1981年底我便創立了潤滑雜誌社,發行潤滑月刊,五年後改名為石油情報出版社,持續發行月刊、技術書籍至今已超過四十年,這期間每月發行一萬多本的月刊供應給汽車保修行業、油品供應商等同業,並出版各種潤滑技術相關的專業書籍,給工廠、設備維修人員,甚至作為學校機械系的參考書。也和中國石油公司、大陸的中石化出版社及日本的潤滑經濟研究所合作編輯或發行專書。回顧所來徑,發行過的期刊、書籍數量估計約已超過四百萬冊。
      • 而且為了迎接網路發展的趨勢,我們早在1998年發行的書籍、雜誌開始,便印上已申請好的域名:oil.com.tw 和 oil.net.tw 同時開始提供網路版的資訊,這時還是多數人不大懂得上網的時候,如今除了繼續發行紙本的月刊之外,專書部份則盡可能都轉為電子書、網路的形式發行了。
    • 贊助台灣摩潤學會
      • 摩潤學Tribology是研究運動表面之間相互作用機理及相關問題和實踐的一門理論與技術,主要研究摩擦、磨損和潤滑等三個方面,是力學的分支。
      • 台灣在摩潤學的研究,肇始於1960年代成功大學李克讓教授的開疆闢土,經過多年的人才培育,終於2012年成立臺灣磨潤科技學會Taiwan Society of Tribology Technology,且為世界磨潤科技學會的正式會員。隆福行與石油情報出版社自始即提供該會予各方面的支持,並持續贊助論文獎學金,2019年獲該學會頒給磨潤產業貢獻獎
    • 贊助台灣吉他學會
      • 由於和其長子同學,年幼時曾向呂昭炫先生學習古典吉他,及長則一直和吉他音樂同好相善,亦曾為台北古典吉他合奏團成員,嗣後曾擔任過台灣吉他學會第6屆理事長。主辦過檢定、吉他音樂比賽等等活動。
    • 學習應用
  • 學習與成長

    • 自學電腦
      • 早早學用電腦,應算是影響我一生的最重要的事了。

        1977-79服兵役的休假期間常回淡江,當時的英文系主任紀秋郎先生正狂熱的學習使用剛上市的蘋果電腦,每次見面都不斷提醒我要趕快學習電腦,而我退伍沒多久,他就介紹一個電子系的同學帶著我,到台北買了第一部Apple II電腦。
        可以說1979年開始工作時,我就認識到用電腦的好處和方法,當時AppleII的山寨機開始流行,我從48K RAM與用錄音帶儲存資料開始使用,用Basic寫程式,也使用如PFS、Visualcac等軟體。不久後IBM也加入個人電腦的戰場。
        由是我跟著IBM compatble機一起成長。用dBaseII、III、Foxbase、Clipper寫進銷存程式。用Novell3.12聯網、X2.5作資料傳輸、Ward架設FTP server。2003年開始使用FreeBSD Unix系統,用Apache、PHP4.2、MySQL開發自己公司用的ERP。這期間公司逐漸增加的資訊同仁是我重要的學習對象。
        我大約是1998年在多倫多時開始學習使用Linux,到了2009年使用ubuntu取代windows之後,更是完全投入Open Source的學習與應用。
        1980至90年代,為了公司的需要,我狂熱的寫程式,從DOS3.0到6.22,從沒有網路到Novell3.12,我用FoxBase寫了進銷存、會記、人事...差不多可算一個小型的ERP系統,回想起來,程式的應用幫助了公司的成長,而公司的成長又帶來更多程式開發的需求,在這樣的往復中,我來到了十字路口。DOS的文字界面已轉向Windows,Novell面臨Windows3.1的挑戰,Unix-like的xWindow還不夠實用,而業務工作也讓我很難再重新學習、轉換這個尾大不掉的系統,何去何從委實難以決定。碰巧,因為大易輸入法發明人王贊傑的關係,認識了中央大學資工系博士生陳瑞明先生,在他建議下,毅然掉頭選用FreeBSD和Appache、MySQL和PHP的組合,也在他的協助下,2003年順利把整個系統轉換完成,這時我們應該算是登上雲端的WebBase系統了。
        新系統又帶來新的機運,公司業務的擴展得到更好的幫助,經過不斷的邀請,陳瑞明畢業幾年後放棄國科會工作,加入我們公司成立資訊部,2020年又接手成為公司的總經理。由於資訊部的成立,我雖然也學習、或寫些自己須要的程式,但主要的時間已經可以投入業務而不須擔心系統或程式發展問題。而這十多年來網路、程式、前端、後端、DevOps..等等的發展更是目不遐給,加諸這三年疫情的影響,又促進了遠端工作、教學等種種應用的蓬勃發展。

        疫情改變了我的腳步
        我剛交棒總經理的工作,疫情剛好開始,這三年間出門頻率降低,整理電腦系統、透過網路溝通、Youtube學習的機會變多。我回想起來,過去都是從碰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我自嘲為狗急跳牆的學習法。這期間也曾因為需要,跑去東吳電算系補充過一些課程,但總覺得沒能把一些基本知識的課程(比如作業系統、演算法...)等等補起來,是件遺憾的事。因此,等疫情過後再回學校研習的念頭越益強烈。

    • 我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