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哲文自傳
學歷
- 1955年在基隆出生後便移居台北,在台北火車站附近長大,唸過福星國小、延平中學、中興中學、考入淡江合作經濟系,二年級轉至歷史系,於1978年畢業。
經歷
- 經營隆福行股份有限公司
- 1980年退伍後加入「隆福行」工作,這是我父親洪延慶先生於1959年創立的商號,主要業務是代理銷售Mobil美孚潤滑油,當時除了我父親外只有三個員工。經過40年的工作,到了2020年我從總經理職務退下來時,已有一百多名員工以及四個關係企業了。
- 創辦石油情報出版社、出版期刊、專業書籍
- 學然後知不足!文科畢業的我,工作後只好不斷透過書籍、雜誌、參加工程師學會、甚至回到學校機械系旁聽的方式,自我補充相關知識。當時我發現東京有一家潤滑經濟研究所( 後改名為潤滑通信社),專門出版潤滑油品相關知識的期刊與專書,於是於工作隔年利用第一次出國的機會拜訪該社,認識了發行人黑川良夫先生。還記得當時請教他為什麼會辦這樣的出版社?他在紙上用漢字回答,因為:「日本需要!」。
- 當時正是台灣經濟蓬勃發展的時候,但各種工業所需的應用知識、資訊跟不上,因此假貨、次貨充斥市場,不只是客戶,連供應商的專業知識都普遍不足。對於油品、潤滑技術、市場訊息等等,和日本一樣都有強烈的需求。回台後經過半年的籌備,1981年底我便創立了潤滑雜誌社,發行潤滑月刊,五年後改名為石油情報出版社,持續發行月刊、技術書籍至今已超過四十年,這期間每月發行一萬多本的月刊供應給汽車保修行業、油品供應商等同業,並出版各種潤滑技術相關的專業書籍,給工廠、設備維修人員,甚至作為學校機械系的參考書。也和中國石油公司、大陸的中石化出版社及日本的潤滑經濟研究所合作編輯或發行專書。回顧所來徑,發行過的期刊、書籍數量估計約已超過四百萬冊。
- 而且為了迎接網路發展的趨勢,我們早在1998年發行的書籍、雜誌開始,便印上已申請好的域名:oil.com.tw 和 oil.net.tw 同時開始提供網路版的資訊,這時還是多數人不大懂得上網的時候,如今除了繼續發行紙本的月刊之外,專書部份則盡可能都轉為電子書、網路的形式發行了。
- 贊助台灣摩潤學會
- 摩潤學Tribology是研究運動表面之間相互作用機理及相關問題和實踐的一門理論與技術,主要研究摩擦、磨損和潤滑等三個方面,是力學的分支。
- 台灣在摩潤學的研究,肇始於1960年代成功大學李克讓教授的開疆闢土,經過多年的人才培育,終於2012年成立臺灣磨潤科技學會Taiwan Society of Tribology Technology,且為世界磨潤科技學會的正式會員。隆福行與石油情報出版社自始即提供該會予各方面的支持,並持續贊助論文獎學金,2019年獲該學會頒給磨潤產業貢獻獎。
- 贊助台灣吉他學會
- 由於和其長子同學,年幼時曾向呂昭炫先生學習古典吉他,及長則一直和吉他音樂同好相善,亦曾為台北古典吉他合奏團成員,嗣後曾擔任過台灣吉他學會第6屆理事長。主辦過檢定、吉他音樂比賽等等活動。
學習應用
學習與成長
|